歐盟CBAM(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將于2023年10月1日起正式啓動、2026年正式實施。歐盟CBAM將要求進口到歐盟的産品履行碳排放數據報告義務,並按一定規則征收相應的費用,覆蓋範圍包括“電力、鋼鐵、鋁業、水泥、化工、氫”6大行業。因此,CBAM也被稱爲“碳關稅”。歐盟CBAM將對世界貿易格局産生重大影響,對相關産業鏈供應鏈産生沖擊。另一方面,也突顯了綠色低碳特征在國際競爭與合作中的重要性。
作爲綠色低碳領域的專業組織,国际綠色經濟協會在2023年服貿會中組織召開了“歐盟CBAM與中國産業雙循環主題圓桌會議”,衆多行業“大家”論道的觀點與方略,蘊含精髓與智慧。特整理分享以飨各界!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生産和消費國。自2020年以來,連續3年粗鋼産量突破10億噸,2022年,中國粗鋼産量10.18億噸,占全球54%。從出口鋼材量來看,近年來,受歐盟對我國鋼材多次以反傾銷爲由征收高額關稅、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出口歐盟的鋼材總量呈下降趨勢。2022年,中國累計出口鋼材6732萬噸,其中出口歐盟鋼材約389萬噸,占出口總量的5.8%。從出口到歐盟的國別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是我國出口鋼材的主要歐盟成員國,2022年出口到上述三個國家的鋼材量分別約爲134萬噸、95萬噸和35萬噸,合計占我國出口到歐盟鋼材量的67.8%。從出口到歐盟的鋼材品種看,2022年我國出口到歐盟的鋼材品種以鍍層板、棒材、電工鋼板帶和冷軋薄板爲主,出口量分別爲107萬噸、90.1萬噸、31.7萬噸和26萬噸,合計占歐盟進口我國鋼材量的65.5%。短期來看,由于中國與歐盟在鋼鐵生産上的排放差距較大,歐盟實施CBAM後,我國鋼鐵企業將面臨對歐盟鋼鐵出口成本上升、價格優勢縮小、産品競爭力下降的挑戰。按照目前CBAM規則進行初步估算,CBAM實施將導致我國鋼鐵行業出口成本增加4%-6%左右,涉及到的CBAM證書費用每年約爲2~4億美元,將削弱我國鋼鐵行業的成本優勢。無論是從鋼材産品的出口量還是可能支付的“碳關稅”額度來看,短期影響是可控的。長遠來看,隨著歐盟深度減排政策的持續推進,歐盟免費配額的逐步退出,CBAM覆蓋範圍逐步擴大,碳價差的擴大,將會導致中國鋼鐵産品需要承擔更高的對歐出口成本,疊加其他發達國家可能也會設置類似CBAM的貿易壁壘,對我國鋼鐵工業産生的影響將更加廣泛。在立法階段,CBAM的覆蓋範圍、實施路徑等仍在不斷調整,目前公布的過渡期內核算與報告細則也仍需進行完善和補充。覆蓋範圍方面,CBAM草案中涉及鋼鐵産品原本只涵蓋海關稅則號72(除7202鐵合金和7204廢鋼)、7301-7309等幾乎全部的鋼鐵産品,但在2022年12月後的文本裏,覆蓋範圍又增加了螺釘、螺栓和螺母等鋼鐵下遊制品(7310、7311、7318、7326)和燒結礦(26011200)等前體原料。覆蓋範圍向鋼鐵上下遊延伸。歐盟統計局Eurostat數據顯示,2022年,歐盟27國自中國進口燒結礦(26011200)僅爲61噸,影響幾乎可忽略不計。海關稅則號73涉及産品主要爲鋼鐵制品,2022年歐盟自中國進口量爲344萬噸,占比48.6%;金額爲111.9億歐元,占比66.3%,貿易額占比高于稅則號72下的鋼材産品(貿易量爲364萬噸、占比51.4%;金額爲56.8億歐元,占比33.7%)。2022年,歐盟27國自中國進口上述稅則號的産品共707.6萬噸,進口金額爲168.7億歐元。按照實施細則要求,金屬制品加工企業如有直接出口,也需要向貿易商報送其采購原料的碳排放數據,CBAM的影響將傳導到爲這些行業供應原材料的更多鋼鐵生産企業。目前,CBAM的機制仍存在不確定性,有進一步向下遊延伸的風險,如果繼續覆蓋到機電、家電産品等下遊行業,影響將進一步加劇。過渡期內的實施細則對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的界定和相關規則也留存回旋空間。過渡期內報送的數據既包括直接排放,也包括間接排放,不排除歐盟通過數據對比分析修改規則的可能性。2023年6月13日,欧盟对 CBAM过渡期的核算与报告细则公开征求意见,7月11日结束意见征询后,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各国提交的意见。在钢铁行业中,中国、韩国、印度、土耳其、阿根廷提等国均提交了意见。其中多数意见指出,欧盟拟实行的报告制度存在很多诸如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等问题。歐盟內的鋼鐵用戶也針對CBAM提出了反對意見。歐洲緊固件分銷商協會指出:“針對進口商品的規定比歐盟區域內生産的商品嚴格,特別是對鋼鐵産品的規定更加嚴格”。該協會同時又稱:“我們別無選擇,只能拒絕或抵制”,表示完全拒絕歐盟委員會的該項制度草案。歐洲鋼鐵界雖沒有對報告制度本身提出明確的反對意見,但是歐洲鋼鐵工業聯盟提出,進口商提交的數據應向全社會公開。日本鐵鋼聯盟也對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報告制度,通過意見征詢反饋,指出了多個存在的問題;其中,特別指出的問題是,歐盟區域內鋼鐵企業沒有義務提交的數據,只要求進口産品提交,這是針對進口商品不利的條件,違反了內外應無差異化的WTO(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同時指出該制度還包括了要求提供生産産品時使用的廢鋼以及鐵合金比例等與應對氣候變化無關的內容。中國寶武對涉及鋼鐵産品的邊界、測算細則等提出了具體意見。“雙碳”目標提出以來,“1+N”政策體系對鋼鐵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指明了方向,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行業主管部門相繼出台了相關政策,涉及能效提升、産業升級、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超低排放)等多領域,對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和重點提出了明確要求。作爲行業組織,中鋼協積極響應,並組織開展了多項實際工作,2021年5月成立“中國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並分工細化了低碳發展、低碳技術、低碳標准三個工作組,統籌謀劃推進低碳轉型;2022年5月,中國鋼鐵工業EPD平台正式發布,定位和目標是打造“行業參與、政府支持、用戶認可、市場采信、國際公認的平台”;2022年12月,中鋼協發布《鋼鐵行業能效標杆三年行動方案》,積極推進極致能效工程,落實能效達標杆的任務。企業層面,中國寶武、鞍鋼集團、河鋼集團、建龍集團等代表性鋼鐵企業均發布了低碳發展規劃或路線圖,做出低碳轉型的承諾。實施極致能效工程是目前鋼鐵行業推進節能降碳最行之有效的途徑,有助于直接降低碳排放量,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的轉變;EPD環境聲明是改善環境績效,提高數據管理水平,熟悉國際規則的有力抓手。這兩項工作對鋼鐵行業低碳轉型、應對CBAM都有重要的實際意義。極致能效工程是繼“産能置換”和“超低排放”兩大工程後,覆蓋全行業、全産能的第三大工程,旨在通過成熟技術快速推廣應用、共性難題技術協同研發以及系列政策、法規、標准等國家治理能力與行業自律能力的協同提升來增強鋼鐵行業綜合競爭力,這也是實現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一步。對國家而言,極致能效工程的實施,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鋼鐵老大變強大”的殷切期望,也是落實國家多部委聯合推進的重點領域嚴格能效約束、節能降碳等政策文件。行業而言,極致能效工程的實施,是順應鋼鐵大國邁向鋼鐵強國內在發展規律,是當下最經濟、可行的有力舉措。對企業而言,通過能效對標、技術對標開展節能診斷、評估和技術升級,降低企業工序能耗和能源成本;借助鋼協發布的“技術清單、能力清單、政策清單”實現成熟技術快速准確應用和綠色低碳高質量轉型發展。通過鋼鐵行業“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杆示範廠”培育,力爭實現2023年0.8億噸~1.0億噸、2024年1.5億噸~2.0億噸、2025年2.0億噸~3.0億噸鋼鐵産能達到能效標杆水平。首批共21家鋼企被授予“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杆示範廠培育企業”標牌,目前,第二批培育企業的申報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國鋼鐵工業EPD平台旨在用國際通用的機制,促進企業環境績效改善和數據管理水平提升,彰顯中國鋼鐵的責任和擔當。平台于2022年5月19日上線,一年來,平台注冊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700余家,包括沃爾沃、舍弗勒等下遊用戶,占注冊用戶的57%;發布EPD(環境産品聲明)報告44份,其中鋼鐵産品32份、鐵礦石12份,累計下載2萬多次;發布單位包括寶武、鞍鋼、首鋼、沙鋼、包鋼、酒鋼等多家鋼企。PCR(産品種類規則)種類也在不斷增加,目前除了鋼鐵産品之外,增加了鐵礦石産品、球團産品、鎂合金、汽車用特殊鋼等,未來還將納入煤、鋁以及建築用鋼、工業氣體等。EPD報告已被越來越多的下遊用戶企業作爲選擇合作供應商、打造零碳供應鏈的重要判斷依據,EPD、綠色産品等認證將成爲企業在競爭賽道上的“綠色名片”。鋼鐵企業通過LCA生命周期評價和EPD的認證和開發,能夠夯實自身數據基礎、不斷提升碳管理能力,熟悉國際規則,有效應對CBAM帶來的挑戰。鋼鐵行業EPD平台已完成中英文網站建設,建立了中英文電子標簽。推進與建築、汽車、家電、電力、船舶等行業進行碳排放方法學研究、平台合作建設和互認工作。推進鋼鐵行業EPD平台與日本、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奧地利及愛爾蘭等國家的EPD平台進行了溝通、交流與相互采信。鋼鐵協會還啓動了與歐盟、日韓、東盟等國家和地區行業組織和重點企業的溝通交流工作。鋼鐵企業已經開展積極行動以應對CBAM和下遊行業供應鏈減碳的需求。中國寶武確立了低碳轉型引領的可持續發展路徑,並在近年來不斷地推進自身及全球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2022年11月,北京奔馳與寶鋼股份簽署合作備忘錄。寶鋼股份稱將在2023年逐步提供碳排放強度大幅降低的低碳鋼,從2026年起借助“氫基豎爐-電爐”的技術路徑,車輛用鋼的碳排放強度將逐步降低50%-80%,隨後還將提供減碳95%的“綠鋼”。2022年8月,河鋼集團與寶馬集團報告聯合打造綠色低碳汽車用鋼供應鏈,河鋼集團將按既定的時間表完成工藝路徑開發和相關認證。其脫碳技術路線主要包括:短期,利用氫基直接還原鐵,實現現有轉爐流程汽車鋼10%以上的碳減排;中長期,新建設的電爐短流程可以實現50%以上的碳減排;2025年以後,結合綠電等舉措,電爐綠色汽車用鋼工藝將逐步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95%。河鋼集團也在業內率先啓動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範工程,形成了以“氫能産業化利用”爲代表的低碳冶金領先優勢。企業通過先進的工藝和産線,爲歐盟客戶開發定制化的綠色低碳産品,並在CBAM實施細則的要求下合理進行數據申報,原則上能夠減免CBAM造成的“碳關稅”成本。鋼鐵作爲制造業的“糧食”,是實現工業化不可或缺的基礎材料。回顧發達國家粗鋼消費量和碳排放量的達峰曆程,主要發達經濟體在碳達峰前均已完成工業化,實現了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鈎,粗鋼需求量達到飽和後逐步下降並趨于穩定,碳達峰時間較鋼消費達峰時間明顯滯後。而中國鋼鐵工業目前既要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在積極開展産業升級、結構調整、低碳技術示範。中國實現工業化後,伴隨著廢鋼積蓄量和資源量的逐年增加,才能具備大幅提高廢鋼比和短流程占比的條件,將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爲突出的貢獻。建議:在CBAM排放量測算時,綜合考慮目前中國作爲發展中國家的現狀,並考慮中國鋼鐵工業爲全球碳減排的貢獻,可參考歐盟碳市場各階段機制的變化,對于未實現工業化的發展中國家,不按歐盟免費配額削減比例分配CBAM基准值。可采用全免費或給予修正系數的方式,給予中國更多緩沖期。如2026年—2030年(中國承諾的碳達峰年),在CBAM核算後按照歐盟碳市場基准值的100%給予進口商免費配額。CBAM發布的實施細則仍爲過渡期的階段性文件,從細則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來看,過渡期至正式征收仍需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需要歐盟盡早明確正式的實施細則,並形成長效機制,嚴格執行。建議:形成國家層面的磋商機制,對CBAM數據采集的邊界、範圍、種類細則、測算方法學、數據庫及第三方審核機構等實操維度提前進行商定及審核。由政府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提前審核,爲企業明確數據填報原則及第三方審核的原則,確保填報數據和審核程序符合貿易規則,不損害相關行業和企業利益。同時,推動中國第三方核查認證機構獲得歐盟認可。CBAM实施细则的碳核算方法论基于LCA的ISO 14000系列国际标准,与中国钢铁行业EPD采用统一标准体系,CBAM规定可以按照行业特定自愿统一方法和标准进行计算、报告以及核查。中国钢铁行业EPD具备应对CBAM,为中国钢铁产品提供碳足迹证明的基础条件,CBAM采信的关键在于欧委会的确认。建議:推進歐盟CBAM采信我國鋼鐵行業EPD報告,並通過相關平台加強與世界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溝通交流,建立互相認可的合作關系。現階段,鋼鐵行業尚未納入全國統一碳市場。但已啓動的7+2試點碳市場(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深圳、四川、福建)中,已覆蓋全國粗鋼産量約1/7的鋼鐵企業。據調研,近年來,粗鋼産量達到峰值平台期,各企業鋼産量雖然2020年以來都有所控制,但是整體比配額分配初期産量增加,2018年以來超低排放改造的推進造成能耗、電耗的上升,企業配額難有盈余。以寶鋼股份爲例,每年在上海碳市場中付出的碳成本超過1億元。建議:中國正在推進全國碳市場擴圍專項研究工作,鋼鐵行業將在條件成熟之際有序納入全國碳市場,建議在鋼鐵行業全面納入全國碳市場前,如産生CBAM費用,明確企業在試點碳市場中付出的碳成本屬于扣減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