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兩周年之際,由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主辦的中國碳交易市場發展研討會暨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兩周年活動順利召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逯世澤,上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一級巡視員吳啓洲,上海聯合産權交易所副總裁牛韌出席活動並致辭。
逯世澤在致辭中全面介紹了全國碳市場建設的最新動態。他表示,目前《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已列入2023年度立法工作計劃,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將進一步健全;生態環境部正持續強化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工作機制,紮實做好配額分配和履約清繳工作,多措並舉確保2021、2022年度履約工作順利完成。他特別提出,重點排放單位要堅定不移、持之以恒、深入推進“雙碳”工作,爭做綠色低碳轉型的“排頭兵”、數據質量管理的“模範生”和按期履約的“先行者”。此外,他鼓勵各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模擬交易大賽,展現引領示範作用,爲全國碳市場擴大交易主體探索經驗。 吳啓洲對生態環境部及社會各界對上海市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表示感謝。今年是上海碳市場開市的第十年,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成交量排名全國前列。十年來,上海試點碳市場建立了一套“制度明晰、市場規範、管理有序、減排有效”的體系。通過試點碳市場,上海深化完善了碳排放管理體系,持續推動重點排放單位碳管理水平提升,鍛煉培養了一批專業隊伍。他表示,在生態環境部的部署指導下,上海將繼續全力支撐全國碳市場建設運行,深化本市碳交易市場建設,促進上海碳普惠體系落實,深化浦東新區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奮力推動上海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中心、碳定價中心、碳金融中心和碳創新中心。 牛韌表示,自全國碳市場上線啓動以來,上海環交所全力配合主管部門推進碳市場基礎建設,全面保障了碳市場的持續穩定高效運行。同時,依托上海試點碳市場運行,上海環交所在碳金融産品創新、碳普惠體系建設、碳市場能力建設、碳管理體系推廣中取得了有效成果。未來,上海聯交所和上海環交所將緊緊圍繞國家“雙碳”戰略部署,把基礎工作做紮實,把標准體系完善好,把專業服務機構培育好,積極攜手各機構和企業,共同推進碳市場更好更快發展。 在主題發言環節,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總經濟師張昕、ICF國際咨詢公司北京辦公室執行總監王庶分別圍繞企業積極參與全國碳市場交易、國際碳交易市場運行情況作了主題發言。 張昕表示,碳市場對全社會樹立“排碳有成本、減碳有收益”的低碳發展理念起到了重要作用。作爲碳市場的核心責任主體,企業要主動應對,將碳排放作爲發展要素,逐步建立中長期綠色低碳轉型戰略規劃。 王庶分析了當前國際碳市場面臨的新形勢和運行的主要驅動因素,介紹了國際碳市場運行的最新情況。他提出,碳市場的穩定運行離不開相對穩定的政策預期、堅實的立法基礎和數據支撐、有效的減排管控目標、開放的市場機制。他表示,希望中國碳市場可以借鑒國際經驗持續深化完善,探索國際合作,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隨後,上海環交所董事長賴曉明就全國碳市場運行兩年以來的市場情況進行了回顧,全國碳市場運行兩年來,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40億噸,累計成交額110.30億元。市場總體運行平穩有序,交易價格穩中有升,交易情況符合全國碳市場基本定位,價格發現機制作用初步顯現。他公布了全國碳市場2022年度優秀交易實踐企業、交易進步企業、優秀市場服務及管理實踐企業等獎項的獲獎名單。 會上,逯世澤、吳啓洲、牛韌、賴曉明共同爲獲獎企業頒發了榮譽證書,對企業在2022年做出的積極貢獻進行表彰。

同時,爲進一步鼓勵重點排放單位參與交易、按期履約,上海環交所總經理劉傑預告了全國碳市場2023年度市場參與類、市場服務類、市場貢獻類等相關獎項安排。 活動現場舉行了首屆全國碳市場模擬交易大賽啓動儀式,上海環交所介紹了大賽相關情況,逯世澤副司長與牛韌副總裁共同鳴鑼,正式啓動了首屆全國碳市場模擬交易大賽。 最後,圍繞“中國碳市場發展回顧及展望”,來自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浙江浙能碳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中建材綠色能源有限公司、德意志交易所集團北京代表處、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等單位的專家和代表參與了圓桌討論。與會嘉賓分享了參與碳市場以來的經驗和體會,提出完善碳市場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服務碳市場、加強國際合作等建議,共同爲促進碳市場行穩致遠、實現“雙碳”目標建言獻策。上海環交所副總經理陸冰清主持了圓桌討論環節。 在業內看來,本次活動在全國碳市場兩周年之際舉辦恰逢其時,爲碳交易領域的從業人員搭建了交流互動平台,展示了全國碳市場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的積極作用。當前,全國碳市場正值發展關鍵期,上海環交所作爲全國碳交易系統建設和運營機構,將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持續堅定做好全國碳市場交易的運行管理,主動做好市場服務,積極推動市場機制建設與完善,團結市場各方力量,努力爲碳市場發展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