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中国)官网首页

黨建園地
您的位置:綠色經濟協會 > 黨建園地 > 正文內容
以大曆史觀把握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
黨建園地
IGEA
2021-05-25
41197 浏览
核心閱讀


樹立大曆史觀,從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需要把握曆史大勢、認清曆史方位、提高曆史思維能力、堅持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只有樹立大曆史觀,才能進一步把握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牢牢掌握曆史主動,確保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巨輪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樹立大曆史觀,從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雲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曆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並強調“進一步把握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始終掌握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曆史主動”。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集中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人學習曆史、運用曆史的科學態度,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具體運用和創新發展,爲我們紮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曆史大勢,抓住和用好曆史機遇


欲知大道,必先爲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寬廣深邃的大曆史觀,深刻認識曆史規律,准確把握曆史大勢,不斷從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推動黨和人民事業不斷向前發展。樹立大曆史觀,就要認清曆史有其發展規律和大勢,曆史潮流不可阻擋,不斷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勢、把握全局、把握機遇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要發展繁榮,必須把握和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反之必然會被曆史抛棄。”近代中國由盛到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封建統治者因循守舊、畏懼變革,喪失曆史機遇,變成落伍者。曆史和實踐都充分表明,曆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只要把握住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抓住曆史變革時機,順勢而爲、奮發有爲,就能夠更好前進。在一百年的奮鬥曆程中,我們黨始終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把握曆史大勢,正確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種曆史機遇。中國共産黨的誕生、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改革開放的實行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都是順應世界大勢的結果。


洞悉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抓住历史机遇、跟上时代潮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原因。当前,我们把握曆史大勢,抓住和用好曆史機遇,就要胸怀“两个大局”,办好自己的事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历史大势作出一系列科学判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转,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世界经济时有波折起伏,但各国走向开放、走向融合的大趋势没有改变”“创新是当今时代的重大命题”“国际科技合作是大趋势”,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大国领袖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为我们在顺应历史大势中抓住和用好历史机遇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应当认识到,时与势在我们一边,这是我们定力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心所在。尽管我们仍面临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但只要立足现实,把握好历史大势,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中铸就新的辉煌、创造新的伟业。


認清曆史方位,增強曆史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全黨以史爲鏡、以史明志,了解黨團結帶領人民爲中華民族作出的偉大貢獻和根本成就,認清當代中國所處的曆史方位,增強曆史自覺”。認清曆史方位,是樹立大曆史觀的題中應有之義。認清曆史方位是明確前進方向、確定發展戰略、增強曆史自覺的前提條件。


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回顾党的百年发展历程,我们党高度重视对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和准确界定。这是我们党能够在历史关键节点洞察历史发展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们党把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得出的正确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的历史自觉。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谋划未来5年和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就要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深刻洞察我国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領導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为我国发展找准了历史坐标、明确了历史方位。


不同曆史方位的發展重點、發展目標都會有所不同。我們要認清曆史方位,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開創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局面。


提高曆史思維能力,認識曆史規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對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加強曆史學習、總結曆史經驗、認識曆史規律,都需要提高曆史思維能力。曆史思維能力,就是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曆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提高曆史思維能力,是用大曆史觀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具體體現。


提高曆史思維能力要求我們堅持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待曆史。研究曆史必須堅持“全面的曆史的方法”。毛澤東同志把這種方法叫做“古今中外法”,“就是弄清楚所研究的問題發生的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空間,把問題當作一定曆史條件下的曆史過程去研究。”所謂“古今”就是曆史的發展,所謂“中外”就是中國和外國,就是己方和彼方。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用大曆史觀來看待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是總結“農爲邦本,本固邦甯”的曆史經驗、站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全局高度提出的要求。


提高曆史思維能力要求我們堅持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看待曆史。知所從來,方明所去。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曆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曆史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是不可能割斷的。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麽出發。不斷提高曆史思維能力,要求我們對曆史的連續性進入深入思考,看清曆史、現實和未來是相通的。


提高曆史思維能力要求我們堅持具體地而不是抽象地看待曆史。人類曆史發展有其規律,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並非千篇一律。只有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就中國來說,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曆史命運,獨特的國情,注定中國必然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鄧小平同志指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堅持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業


唯物史觀認爲,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是對唯物史觀的精辟闡發。堅持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業,是樹立大曆史觀的必然要求。


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爲我們的奮鬥目標,不僅從發展指導思想上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樹立大曆史觀的必然要求。縱觀黨的百年曆史,我們黨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都是爲人民謀利益,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順應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就要更加自覺地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業。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爲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爲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縱觀黨的百年曆史,我們黨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從人民群衆中汲取無窮的智慧和力量。黨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順應曆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就要不斷從人民群衆中汲取營養和力量,依靠人民創造曆史偉業。


堅持人民是最終評判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人民是我們黨的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黨的百年奮鬥曆程和偉大成就使中國人民確信:曆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産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事業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紮根中國大地、吸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獨立自主實現國家發展的戰略是正確的,必須長期堅持、永不動搖。


15
  •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惠河南街1102號國粹苑C座F4層4028室
  • Copyright @ 2010-2018 yonja.com.cn All Right Reserved
  • Powered by 北京市朝阳区国际綠色經濟協會
  • 京ICP備16051411號-1
扫描二維碼